9.3.1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2根。 条文说明
9.3.1 对重要工程、规模较大工程、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以及缺乏经验场地,在正式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场地进行工艺性试验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检验设计参数、处理效果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9.3.2 水泥是水泥土桩的主要材料,其强度及安定性是影响桩体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对水泥按规定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9.3.4 夯实水泥土桩混合料在配制时,如土料含水量过大,需风干或另掺加其他含水量较小的土料或换土。含水量过小应适量加水,拌和好的混合料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允许偏差为±2%。在现场可按“一攥成团,一捏即散”的原则对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鉴别。配制时间超过2h的混合料严禁使用。 9.3.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质量好坏关键在于桩体是否密实、均匀,由于夯实水泥土桩夯实机械的夯锤质量及起落高度一定,夯击能为常数,桩体质量保证率较高。而人工夯实,受人的体能影响,夯锤质量小,起落高度不一致,桩体质量的保证率较低。本规范中夯实水泥土桩适用于夯实机成桩的设计与施工,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人工夯实方法。为减轻劳动强度,夯实水泥土桩水泥土配合料也应尽量采用机械搅拌。 夯实水泥土桩的强度,一部分为水泥胶结体的强度,另一部分为夯实后密实度增加而提高的强度,桩体的夯实系数小于0.93时,桩体强度明显降低。 夯实水泥土桩一般桩长较短,端阻力较大。因此,孔底应夯实,夯实击数不应少于3击。若孔底含水量较高,可先填入少量碎石或干拌混凝土,再夯实。 夯实填料时,每击填料量不应过多,否则影响桩体的密实性及均匀性。严禁超厚和突击填料,一般每击填料控制送料厚度为50mm~80mm。 9.3.8 控制成桩桩顶标高,首先是为保证桩顶质量;其次防止在桩体达到设计高度后,不能及时停止送料,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9.3.10 垫层铺设宜分层进行,每层铺设应均匀,如铺设的散体材料含水量低,可适当加水,以保证密实质量。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