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1 软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软土分布区表层硬壳层的性状、厚度及下卧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状况。 2 查明软土的有机质含量。 3 调查降水、开挖、回填、堆筑、打桩等对软土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以及在类似软土上已建工程的建筑经验。 R.1.2 软土的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软土的抗剪强度宜采用三轴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 2 应进行固结试验,根据需要进行少量代表性的次固结试验,其最大固结压力应按上覆土层与建筑物荷载之和确定。 R.1.3 软土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地表存在硬壳层时,应评价其利用的可能性。 2 评价软土地基的抗滑稳定性、侧向挤出和沉降变形特性。 3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建议。 条文说明
R.1.1 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应判定为软土,如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有时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黄土状土在孔隙比较高时也具有软土的性质。软土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承载力不足、地基沉降变形和不均匀变形、边坡稳定等。
R.1.2 软土勘察的重点是查明其空间分布,可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手段,静力触探是软土地区十分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标准贯入试验对软土的适应性较差。其抗剪强度指标室内宜采用三轴试验,原位测试宜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 R.1.3 在评价其承载力和分析地基沉降变形时,还应注意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在分析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当地工程经验。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