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1 各层肢杆下端的拉肢或压力较小肢杆的内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z——肢杆的轴向力(kN); M.0.2 双肢柱整体截面的偏心距增大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ei——初始偏心距(mm); M.0.3 柱肢局部弯曲影响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M.0.4 双肢柱整体截面的有效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M.0.5 偏心受压杆件的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ξ1——偏心受压杆件的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当计算的ξ1大于1.0时,取ξ1为1.0; M.0.6 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ξ2——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当计算的ξ2大于1.0时,取ξ2为1.0。 M.0.7 各层肢杆下端的压肢的内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z——压肢的轴向力(kN); M.0.8 各层肢杆上端的拉肢或压力较小肢杆的内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M.0.9 各层肢杆上端的压肢的内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M.0.10 平腹杆的内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Mf——腹杆弯矩(kN·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