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1 矩形孔洞位置宜设于剪力较小的跨中1/3梁的净跨度区域内,亦可设于梁端1/3梁的净跨度区域内;洞高度中心与梁高度中心的偏心宜偏向受拉区,偏心距不宜大于梁高的0.05倍,矩形孔洞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表P.0.1和图P.0.1的要求。
表P.0.1 矩形孔洞尺寸和位置的限值 注:l为梁的净跨度;hh为洞宽度;lh为梁截面高度;hc为洞顶到梁顶的截面高度;ht为洞底到梁底的截面高度;s2为洞到柱边的净距离;e0为孔洞中心到梁高中心的偏心距。
P.0.2 孔洞周边的钢筋配置(图P.0.2),应符合下列要求:
As1-孔洞受压弦杆上缘的纵向钢筋;As2-孔洞受压弦杆下缘的纵向钢筋; P.0.3 孔洞边一侧的补强箍筋和补强斜筋的截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Av——孔洞边补强箍筋的面积(mm²); P.0.4 孔洞受压弦杆和受拉弦杆的箍筋截面积(图P.0.2),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Acsv——孔洞受压弦杆的箍筋面积(mm²); P.0.5 当受压弦杆承受的轴向压力按本规范公式(P.0.4-3)计算,其值大于下式时,应取下式的值:
P.0.6 按本规范公式(P.0.4-2)计算得出的孔洞受拉弦杆的箍筋截面积,经反算受拉弦杆的剪力设计值小于下列表达式(P.0.6-1)时,应取此表达式的值,并应符合表达式(P.0.6-2)的要求:
P.0.7 孔洞受压弦杆下缘的纵向钢筋的截面积(图P.0.2),应按对称配筋的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As2——孔洞受压弦杆下缘的纵向钢筋面积(mm²);
式中:ξ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4 孔洞受压弦杆上缘的纵向钢筋面积不应小于孔洞受压弦杆下缘的纵向钢筋面积。
P.0.8 孔洞受拉弦杆内的纵向钢筋的截面积(图P.0.8),应按非对称配筋的偏心受拉构件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受拉弦杆下缘纵向钢筋,当轴向拉力作用在受拉弦杆上、下缘纵向钢筋之间时,应按图P.0.8中2-2左侧剖面计算,其截面积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3 受拉弦杆下缘纵向钢筋,当轴向拉力不作用在受拉弦杆上、下缘纵向钢筋之间时,应按图P.0.8中2-2右侧剖面计算,其截面积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式中:As3——孔洞受拉弦杆上缘的纵向钢筋面积(mm²);
e'-离轴向力较远钢筋到轴向力的距离;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