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 在常温状态下,铸铁和碳素钢可用于氢氧化钠或硫化钠溶液作用的部位。 7.4.2 铝和铝合金可用于有机酸、浓硝酸、硝酸铵、尿素等介质作用的部位。 7.4.3 锌、铝及其合金,以及喷、镀、浸锌、铝金属层的钢材,不应用于下列介质作用频繁的部位: 1 碳酸钠粉尘、碱或呈碱性反应的盐类介质; 2 氯、氯化氢、氟化氢等气体; 3 铜、汞、锡、镍、铅等金属的化合物。 7.4.4 不锈钢不得用于含氯离子介质作用的部位。 7.4.5 铝和铝合金与水泥类材料或钢材接触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条文说明
7.4.1 铸铁和碳素钢,在氢氧化钠作用下能生成不溶性氢氧化亚铁及氢氧化铁,这些腐蚀产物与金属紧密结合,能起保护作用。
7.4.2 铝易氧化成氧化铝,使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在醋酸、浓硝酸、尿素等介质作用下,是稳定的。
7.4.3 铝、锌材料不耐碱性介质,不耐氯、氯化氢和氟化氢;由于电位差的原理,也不应用于铜、汞、铅等金属化合物粉尘作用的部位。
7.4.4 不锈钢不耐盐酸、氯气、氯化氢等含氯离子的介质。
7.4.5 未硬化的水泥类材料的碱性pH值大于12,已硬化的水泥类材料也有一定碱性。因此,铝材与水泥类材料接触面应采用隔离措施。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