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 坑式静压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基加固。 条文说明
11.6.1 坑式静压桩是采用既有建筑自重做反力,用千斤顶将桩段逐段压入土中的施工方法。千斤顶上的反力梁可利用原有基础下的基础梁或基础板,对无基础梁或基础板的既有建筑,则可将底层墙体加固后再进行坑式静压桩施工。这种对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方法,国外称压入桩(jacked piles)。
当地基土中含有较多的大块石、坚硬黏性土或密实的砂土夹层时,由于桩压入时难度较大,需要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与否。 11.6.2 国内坑式静压桩的桩身多数采用边长为150mm~250m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亦有采用桩身直径为100mm~600mm开口钢管,国外一般不采用闭口的或实体的桩,因为后者顶进时属挤土桩,会扰动桩周的土,从而使桩周土的强度降低;另外,当桩端下遇到障碍时,则桩身就无法顶进。开口钢管桩的顶进对桩周土的扰动影响相对较小,国外使用钢管的直径一般为300mm~450mm,如遇漂石,亦可用锤击破碎或用冲击钻头钻除,但一般不采用爆破方法。 桩的平面布置都是按基础或墙体中心轴线布置的,同一个施工坑内可布置1~3根桩,绝大部分工程都是采用单桩和双桩。只有在纵横墙相交部位的施工坑内,横墙布置1根和纵墙2根形成三角的3根静压桩。 11.6.3 由于压桩过程中是动摩擦力,因此压桩力达2倍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相应的深度土层内,对于细粒土一般能满足静载荷试验时安全系数为2的要求;遇有碎石土,卵石土粒径较大的夹层,压入困难时,应采取掏土、振动等技术措施,保证单桩承载力。 对于静压桩与基础梁(或板)的连接,一般采用木模或临时砖模,再在模内浇灌C30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干缩与基础脱离。 为了消除静压桩顶进至设计深度后,取出千斤顶时桩身的卸载回弹,可采用克服或消除这种卸载回弹的预应力方法。其做法是预先在桩顶上安装钢制托换支架,在支架上设置两台并排的同吨位千斤顶,垫好垫块后同步压至压桩终止压力后,将已截好的钢管或工字钢的钢柱塞入桩顶与原基础底面间,并打入钢楔挤紧后,千斤顶同步卸荷至零,取出千斤顶,拆除托换支架,对填塞钢柱的上下两端周边应焊牢,最后用C30混凝土将其与原基础浇筑成整体。 封桩可根据要求采用预应力法或非预应力法施工。施工工艺可参考第11.4节锚杆静压桩封桩方法。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