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中倍泡沫液 5.9.1.1 设备 ——泡沫收集器:见图6a),容积(V)为200 L,容积精度为±2 L,底部有9个排液孔。可采用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制作; ——泡沫产生系统(见图2):带有标准中倍泡沫产生器(图7)。当泡沫产生器用水标定时,在(0.5±0.01)MPa压力下,水流量为(3.25±0.15)L/min; ——量筒:分度值10 mL; ——温度计:分度值1℃; ——秒表:分度值0.1 s; ——台秤:精度0.01 kg。 ![]() 图6 泡沫收集器 ![]() 图7 中倍泡沫产生器 试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15~25)℃; ——泡沫溶液温度:(15~20)℃。 5.9.1.3 试验步骤 a)将温度处理前、后的样品分别按使用浓度用淡水配制泡沫溶液,若泡沫液适用于海水,则用符合5.10.3的海水配制泡沫溶液。 b)用胶带封堵泡沫收集器底部的排液孔。润湿泡沫收集器内壁,并擦净、称重(m1)。启动泡沫产生系统,调节泡沫产生器入口压力为(0.5±0.01)MPa。 c)收集泡沫于收集器中,当泡沫充满收集器一半时启动秒表。当收集器完全充满泡沫时,停止收集泡沫,并且沿泡沫收集器上沿刮平泡沫。称量此时收集器质量(m2)。按公式(5)计算发泡倍数E。
E=ρV/(m2一m1)…………………………(5)
式中:E——发泡倍数; ρ——泡沫溶液的密度,取ρ=1.0 kg/L; V——泡沫收集器容积,单位为升(L)。 m1——泡沫收集器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2——泡沫收集器充满泡沫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d)按公式(6)计算25%析液体积,按公式(7)计算50%析液体积。(析出泡沫溶液的密度按1.0kg/L计) ![]() m1——泡沫收集器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2——泡沫收集器充满泡沫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V1——25%析液体积,单位为升(L)。 V2——50%析液体积,单位为升(L)。 ρ——泡沫溶液的密度,取ρ=1.0 kg/L。 e)将泡沫收集器放在支架上,除去封堵在排液孔上的胶带,将析出的泡沫溶液收集到量筒中。注意保持析液中不含泡沫。 f)当析出的泡沫溶液体积为V1时,秒表所示时间即为25%析液时间。 g)当析出的泡沫溶液体积为V2时,卡停秒表,记录50%析液时间。 5.9.2 高倍泡沫液 5.9.2.1 设备 ——泡沫收集器:见图 6b),容积(V)为500 L,容积精度为±5 L,底部有 9个排液孔。可采用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制作。 ——泡沫产生系统(见图2):带有标准高倍泡沫产生器(图8)。当泡沫产生器用水标定时,在(0.5±0.01)MPa压力下,水流量为(6.1±0.1)L/min。 ——量筒:分度值10 mL; ——温度计:分度值1℃; ——秒表:分度值0.1s; ——台秤:精度0.01kg。 ![]() 图8 高倍泡沫产生器 试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15~25)℃; ——泡沫溶液温度:(15~20)℃。 5.9.2.3 试验步骤 a)将温度处理前、后的样品分别按使用浓度用淡水配制泡沫溶液,若泡沫液适用于海水,则用符合5.10.3的海水配制泡沫溶液。 b)用胶带封堵泡沫收集器底部的排液孔。润湿泡沫收集器内壁,并擦净、称重(m1)。启动泡沫产生系统,调节泡沫产生器入口压力为(0.5±0.01)MPa。 c)收集泡沫于收集器中,当泡沫充满收集器一半时启动秒表。当收集器完全充满泡沫时,停止收集泡沫,并且沿泡沫收集器上沿刮平泡沫。称量此时收集器质量(m2)。按公式(1)计算发泡倍数。 d)按公式(3)计算50%析液体积。 e)将泡沫收集器放在支架上,除去封堵在排液孔上的粘胶带,将析出的泡沫溶液收集到量筒中。注意保持析液中不含泡沫。 f)当析出的泡沫溶液体积为V2时,卡停秒表,记录50%析液时间。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