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原理 通过对织物表面导致人体二度烧伤(灼伤)所需热能测定,评价隔热服热防护的相对能力。 D.2 试验装置 如图D.1所示,试验装置中辐射热源的辐射热通量范围5kW/m²~50kW/m²。燃烧热源的热通量范围20kW/m²~80kW/m²,采用铜一康铜(T 型)热电偶焊接在铜板上制成铜板热量计,其中铜板尺寸为50mm×50mm,厚度为1.6mm,质量为36g±0.1g。热电偶直径为0.3mm。绝热块采用不燃的绝热材料制成,试样夹盘和配重物采用不锈钢材料,试样夹盘、绝热块和配重物质量的总和应为1000g±10g,热电偶后端连接温度显示装置。温度显示装置应能够绘制试样内表面“温升-时间”曲线。 ![]() 试样应从隔热服上切下,包含隔热服的所有防护层面料,样品的大小应为150mm×150mm,取3 个试样进行试验。 D.4 试验准备 在温度 20℃±2℃和65%±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将试样保持24h。 D.5 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将总热通量定在83kW/m²±4kW/m², 相当于2.0cal/(cm²·s)±0.1cal/(cm²·s),应采用铜板热量计测量总热通量,将试样如图D.2放置。 铜板热量计应放在试样穿向皮肤的一面直接接触,打开水冷隔热屏,开始试验,标明暴露开始时间,30s后关闭水冷隔热屏。 ![]() 绘制测试试样的“温升-时间” 曲线和标准二度烧伤曲线, 标准二度烧伤曲线按式(D.1)绘制。 ![]() T——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时间,单位为秒(s)。 确定测试试样的“温升-时间” 曲线和标准二度烧伤曲线的相交点, 读出二度烧伤的时间, 精确到0.1s。按式(D.2)计算出TPP值。 取3个试样的平均值为检验结果。 ![]()
式中:
TPP——火焰和辐射热热防护性能值;
F——试验总热通量,单位为卡每平方厘米秒[cal/(cm²·s)];
t——二度烧伤时间,单位为秒(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