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槛框(图9.2.1)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余塞板;b—抱框;c—短抱框;d—金(中)柱;e—上槛;f—中槛;g—走马板;h—门簪;j—连楹(门龙);k—余塞腰枋;m—门框;n—下槛 9.2.2 实榻门制作时,门板之间应采用高低缝或凹凸缝相拼而成,高低缝的深度宜为8mm~15mm。 9.2.3 攒边门制作时板缝应采用竹钉连接,竹钉间距宜为400mm~500mm,且应避开穿带位置,门挺与横头应做独榫连接,榫厚宜为门挺厚的1/4。 9.2.4 撒带门制作时门板厚度宜为30mm~50mm,采用凭穿带锁合,穿带一端做榫,在门边上凿作门眼,将门板与门边结合在一起,穿带另一端撒头。 9.2.5 屏门宜采用50mm厚木板拼攒而成,板缝拼接除应做企口缝外,还应辅以穿明带,为固定门板不散落,上下两端应贯装横带。 9.2.6 当安装的楹子、摇梗等构件较厚,应先打孔,打孔深度宜为钉长的6/10,孔直径不应大于钉直径1mm。楹、槛应用铁钉连接,每楹不应少于2枚铁钉,铁钉埋入槛深度不应小于1/3槛厚,且不应小于50mm。连楹安装在每一摇梗支承部位不应少于2枚铁钉。 9.2.7 槛框、门扇安装应五金齐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开启应灵活。 9.2.8 槛框制作与安装的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槛框制作前应有装修分丈杆,并应按丈杆进行制作; 表9.2.8 槛框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条文说明
9.2.1 槛框是古建门窗外框的总称,在古建筑装修槛框中,处于水平位置的构件为槛,处于垂直位置的构件为框。槛依位置不同,又分为上槛、中槛、下槛,下槛是紧贴地面的横槛,左右竖立的部分叫抱框,紧靠着立柱。
9.2.2 实榻门是用厚木板拼装起来的实心镜面大门,是各种板门中型制最高、体量最大、防卫性最强的大门,专门用于宫殿、坛庙、府邸及城垣建筑。门板厚者可达150mm以上,薄的也有100mm上下,门扇宽度根据门口尺寸定,一般都在1670mm以上。当实榻门厚度在25mm以上时,应在两端向内1.5/10~1/5门长范围内各穿硬木梢一道,木销厚度应为门厚的1/4~1/3,木梢宽度宜为40mm~60mm;当实榻门厚度在25mm以内时,应用实拼拍横做法,横头与门板采用榫卯连接,连接时每横头应不少于三处出榫,出榫宽度为门厚1倍~1.2倍,拍横头的两端应做合角与门挺结合。
9.2.3 攒边门用于一般府邸民宅的大门,四边用较厚的边抹攒起外框,门心装薄板穿带。因其形如棋盘,又称棋盘门。这种门的门心板与外框一般都是平的,但也有门心板略凹于外框的做法。
9.2.4 撒带门是街门的一种,常用作木场、作坊等一类买卖厂家的街门。在北方农舍中,也常用作居室屋门。撒带门的门板多用30mm~50mm厚的木板,凭穿带锁合,穿带一端做榫,在门边上凿作门眼,将门板与门边结合在一起。穿带另一端撒头,凭一根压带连接。门的其余三面不做攒边,故称撒带门。
9.2.5 屏门是一种用较薄的木板拼攒的镜面板门,它的作用主要是遮挡视线,分隔空间,多用于垂花门的后檐柱间或院子内隔墙的随墙门上,园林中常见的月漏门、瓶子门、八角门、室外屏风上也常安装这种屏门。屏门多为四扇一组,由于门扇体量较小,一般没有门边门轴,凭鹅项、碰铁等铁件做开关启合的枢纽。门涂刷绿色油饰,上面常书刻“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福寿绵长”一类吉辞。
9.2.6 摇梗是指门窗扇上用于开关的旋转轴,楹子是指套住旋转轴的木轴套。
9.2.8 本条规定了槛框制作与安装的允许偏差和质量检查方法。
9.2.9 本条规定了大门制作与安装的允许偏差和质量检查方法。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