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试验用气体的要求参照附录B的规定。 7.8.2 耐烧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2,应包括能连续供给试验介质的动态配气系统。 7.8.3 被测阻火器应竖立放置,由动态配气系统供给试验介质,在被测阻火器出口点燃。 7.8.4 在规定的丙烷体积浓度范围内微量调节混合气比例,使丙烷燃烧充分。 7.8.5 采用流量计测量流量,安装两只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7.8.6 保护侧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如下:在保护侧能显示实验室温度,引爆侧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稳定燃烧。 ![]() ![]()
式中:
Vc ——临界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Ao ——阻火元件引爆侧的开口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V1 ——燃烧速度,对于IIA,V1 =0.5m/s;IIB,V1 =0.8m/s;对于IIC,V1 =3.0m/s。 7.8.8 对于不可测阻火元件,临界流量可采用同样的原理计算。可按公式(2)计算Ao: ![]() Ru ——阻火元件自由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At ——阻火元件引爆侧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7.8.9 进行如下初步测试确定临界流量:连续稳定燃烧后,直至保护侧温度传感器指示温升为20°C,然后关闭气源。记录从稳定燃烧至温升为20°C的时间。 分别在Vc、0.5Vc、1.5Vc 进行试验,每次试验在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果在Vc流量下在最短时间内产生20°C温升,那么Vm=Vc;如果在Vc流量下没有在最短时间内产生20°C温升,那么分别在0.5Vc和1.5Vc再进行两次试验,Vm是在所有5次试验中在最短时间内产生20°C温升的流量值。确定Vm过程中可能更换阻火元件,如果已经更换,那么应在Vm流量下进行测试,采用最初爆燃爆轰测试时用的阻火元件。 保持混合气浓度及流量Vm(1±5%),直至保护侧温度传感器显示稳定的温度。10min内保护侧温升不应超过10°C。如果达到稳定温度且连续燃烧2h,然后关闭气源。 7.8.10 查看并记录试验过程中及气源关闭时的火焰探测器指示是否发生回火。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