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 火羽流产生的痕迹 室内可燃材料燃烧形成的火羽流在上升过程中,火羽流的顶部会被屋顶或其他上部物体阻挡,而火羽流的侧面也会被墙壁、柜子等垂直物体表面阻挡,从而变成顶部或侧面被截掉的立体锥形,锥形体的边界就形成了火灾痕迹。 火羽流产生的火灾痕迹主要包括: ——V形火灾痕迹; ——U形火灾痕迹; ——倒锥形火灾痕迹; ——沙漏形火灾痕迹; ——箭头形火灾痕迹; ——环形火灾痕迹。 8.3.1.1 火羽流温度对痕迹的影响 火羽流温度对痕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当火羽流温度接近或稍高于所接触到物体的分解温度时,物体表面上形成的痕迹最明显; ——当火羽流温度低于该物体的分解温度时,物体表面上形成的痕迹主要是烟熏痕迹; ——当火羽流温度远远高于物体的分解温度时,物体会被严重烧毁,从而使得已经形成的痕迹又被破坏。 8.3.1.2 热释放速率对痕迹的影响 热释放速率对痕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热释放速率低的材料燃烧形成的火羽流高度比较低,往往达不到天花板的高度,此时形成的痕迹为下部形状与火焰的底部形状相似的下大上小的倒锥形或沙漏形痕迹; ——热释放速率高的材料燃烧时,火灾痕迹往往呈现为边界可以围成一个柱状并在底部呈现为环形的痕迹特征。 8.3.1.3 火源底部面积对痕迹的影响 火羽流的宽度跟火源底部的大小有关,并且随着火势的发展,火羽流的宽度会逐渐变大。小面积火焰产生狭窄的痕迹,大面积火焰形成较宽的痕迹(如图7所示)。 ![]()
8.3.1.4 可燃物对痕迹的影响
8.3.2 通风对火灾痕迹的影响可燃物较少时,由于火焰较小,会首先形成倒锥形火灾痕迹。随着参与燃烧的可燃物的增多,火势也进一步扩大,初期形成的倒锥形火灾痕迹通常被后来形成的柱形痕迹所遮盖,柱形火灾痕迹又会变为V型痕迹。 8.3.2.1 空间密闭时,火灾中如果门是关闭状态,较轻的热烟气能够通过上部门缝向外逸出,使门缝处发生炭化。冷空气可以从门底部缝隙进入房间(如图8所示)。当热烟气从上向下扩散并充满到地面而使整个房间起火时,热烟气才可以从门下缝隙中逸出,从而引起门底部或门槛炭化(如图9所示)。但是,当上部燃烧的物体掉落在门的内、外侧时也可以使门出现部分炭化(如图10所示)。 ![]() ![]() ![]() 8.3.3 热烟气层形成的痕迹 房间顶部积聚的热烟气层的辐射热能够作用到房间内的物品的上表面并形成燃烧痕迹。此时,物品仅仅是局部烟熏、炭化或熔化。随着火灾的发展,尤其在接近轰燃状态时,热烟气层厚度增加,甚至还可以作用到地面上的物品并形成燃烧痕迹。热烟气层对物品上表面的热辐射作用往往比较均匀,而物品的下表面往往不会受到影响。热烟气层还可以在垂直面上形成一条表示热气层下边界的分界线。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