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节能改造效果应采用节能量进行评估。改造后节能量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Econ--节能措施的节能量; Ebaseline--基准能耗,即节能改造前,1年内设备或系统的能耗,也就是改造前的能耗; Epre--当前能耗,即改造后的能耗; Ecal--调整量。 10.2.2 节能效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和评估: 1 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检测和评估方案; 2 收集改造前的能耗及运行数据; 3 收集改造后的能耗和运行数据; 4 计算节能量并进行评估; 5 撰写节能改造效果评估报告。 10.2.3 节能改造效果可采用下列3种方法进行评估: 1 测量法; 2 账单分析法; 3 校准化模拟法。 10.2.4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测量法进行评估: 1 仅需评估受节能措施影响的系统的能效; 2 节能措施之间或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可忽略不计或可测量和计算; 3 影响能耗的变量可以测量,且测量成本较低; 4 建筑内装有分项计量表; 5 期望得到单个节能措施的节能量; 6 参数的测量费用比采用校准化模拟法的模拟费用低。 10.2.5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账单分析法进行评估: 1 需评估改造前后整幢建筑的能效状况; 2 建筑中采取了多项节能措施,且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 3 被改造系统或设备与建筑内其他部分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互影响,很难采用测量法进行测量或测量费用很高; 4 很难将被改造的系统或设备与建筑的其他部分的能耗分开; 5 预期的节能量比较大,足以摆脱其他影响因素对能耗的随机干扰。 10.2.6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校准化模拟法进行评估: 1 无法获得整幢建筑改造前或改造后的能耗数据,或获得的数据不可靠; 2 建筑中采取了多项节能措施,且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 3 采用多项节能措施的项目中需要得到每项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用测量法成本过高; 4 被改造系统或设备与建筑内其他部分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互影响,很难采用测量法进行测量或测量费用很高; 5 被改造的建筑和采取的节能措施可以用成熟的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并有实际能耗或负荷数据进行比对; 6 预期的节能量不够大,无法采用账单分析法通过账单或表计数据将其区分出来。 10.2.7 采用测量法进行评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被改造系统或设备运行负荷较稳定时,可只测量关键参数,其他参数宜估算确定; 2 当被改造系统或设备运行负荷变化较大时,应对与能耗相关的所有参数进行测量; 3 当实施节能改造的设备数量较多时,宜对被改造的设备进行抽样测量。 10.2.8 采用校准化模拟法进行评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评估前应制定校准化模拟方案; 2 应采用逐时能耗模拟软件,且气象资料应为1年(8760h)的逐时气象参数; 3 除了节能改造措施外,改造前的能耗模型(基准能耗模型)和改造后的能耗模型应采用相同的输入条件; 4 能耗模拟输出的逐月能耗和峰值结果应与实际账单数据进行比对,月误差应控制在±15%之内,均方差应控制在±10%之内。 10.2.9 计算节能量时,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应注明计算得到节能量的不确定度或模型的精度。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