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全熔透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强度计算: 1 在对接和T形连接中,垂直于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的对接焊接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lw——焊缝长度(mm); he——对接焊缝的计算厚度(mm),在对接连接节点中取连接件的较小厚度,在T形连接节点中取腹板的厚度; fwt、fwc——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2 在对接和T形连接中,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正应力和剪应力应分别进行计算。但在同时受有较大正应力和剪应力处(如梁腹板横向对接焊缝的端部)应按下式计算折算应力: ![]()
1 在通过焊缝形心的拉力、压力或剪力作用下:
正面角焊缝(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
![]()
侧面角焊缝(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
![]()
2 在各种力综合作用下,σf和τi共同作用处:
![]() τf——按焊缝有效截面计算,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N/mm2); he——直角角焊缝的计算厚度(mm),当两焊件间隙b≤1.5mm时,he=0.7hf;1.5mm<b≤5mm时,he=0.7(hf—b),hf为焊脚尺寸(图11.2.2); lw——角焊缝的计算长度(mm),对每条焊缝取其实际长度减去2hf; fwf——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N/mm2); βf——正面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对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βf=1.22;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βf=1.0。 ![]()
图11.2.2 直角角焊缝截面
11.2.3 两焊脚边夹角为60°≤α≤135°的T形连接的斜角角焊缝(图11.2.3-1),其强度应按本标准式(11.2.2-1)~式(11.2.2-3)计算,但取βf=1.0,其计算厚度he(图11.2.3-2)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
图11.2.3-1 T形连接的斜角角焊缝截面
![]()
图11.2.3-2 T形连接的根部间隙和焊缝截面
11.2.4 部分熔透的对接焊缝(图11.2.4)和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图11.2.4(c)]的强度,应按式(11.2.2-1)~式(11.2.2-3)计算,当熔合线处焊缝截面边长等于或接近于最短距离s时,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乘以0.9。在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压力作用下,取βf=1.22,其他情况取βf=1.0,其计算厚度he宜按下列规定取值,其中s为坡口深度,即根部至焊缝表面(不考虑余高)的最短距离(mm);α为V形、单边V形或K形坡口角度:1 V形坡口[图11.2.4(a)]:当α≥60°时,he=s;当α<60°时,he=0.75s; 2 单边V形和K形坡口[图11.2.4(b)、图11.2.4(c)]:当α=45°±5°时,he=s—3; 3 U形和J形坡口[图11.2.4(d)、图11.2.4(e)]:当α=45°±5°时,he=s。 ![]() 图11.2.4 部分熔透的对接焊缝和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截面 ![]() lw——圆孔内或槽孔内角焊缝的计算长度。 11.2.6 角焊缝的搭接焊缝连接中,当焊缝计算长度lw超过60hf时,焊缝的承载力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αf,αf=1.5—lw/120hf,并不小于0.5。 11.2.7 焊接截面工字形梁翼缘与腹板的焊缝连接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面角焊缝连接,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当梁上翼缘受有固定集中荷载时,宜在该处设置顶紧上翼缘的支承加劲肋,按式(11.2.7)计算时取F=0。 ![]() I——梁的毛截面惯性矩(mm4); F、ψ、lz——按本标准第6.1.4条采用。 2 当腹板与翼缘的连接焊缝采用焊透的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时,其焊缝强度可不计算。 11.2.8 圆管与矩形管T、Y、K形相贯节点焊缝的构造与计算厚度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的相关规定。 条文说明
11.2.1 凡要求等强的对接焊缝施焊时均应采用引弧板和引出板,以避免焊缝两端的起、落弧缺陷。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采用引弧板和引出板时,计算每条焊缝长度时应减去2t(t为焊件的较小厚度),因为缺陷长度与焊件的厚度有关,这是参照苏联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当承受轴心力的板件用斜焊缝对接,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θ符合tanθ≤1.5时,其强度可不计算。 11.2.2 角焊缝两焊脚边夹角为直角的称为直角角焊缝,两焊脚边夹角为锐角或钝角的称为斜角角焊缝。角焊缝的有效面积应为焊缝计算长度与计算厚度(he)的乘积。对任何方向的荷载,角焊缝上的应力应视为作用在这一有效面积上。本条规定的计算方法仅适用于直角角焊缝的计算。 角焊缝按它与外力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侧面焊缝、正面焊缝、斜焊缝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围焊缝。由于角焊缝的应力状态极为复杂,因而建立角焊缝计算公式要靠试验分析。国内外的大量试验结果证明,角焊缝的强度和外力的方向有直接关系。其中,侧面焊缝的强度最低,正面焊缝的强度最高,斜焊缝的强度介于二者之间。 国内对直角角焊缝的大批试验结果表明:正面焊缝的破坏强度是侧面焊缝的1.35倍~1.55倍。并且通过有关的试验数据,通过加权回归分析和偏于安全方面的修正,对任何方向的直角角焊缝的强度条件可用下式表达(图11): ![]() τ⊥——有效截面上垂直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N/mm2); τ//——有效截面上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N/mm2); fwf——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即侧面焊缝的强度设计值)(N/mm2)。 式(31)的计算结果与国外的试验和推荐的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是相符的。 ![]() 图11 角焊缝的计算
现将式(31)转换为便于使用的计算式,如图11所示,令σf为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按焊缝有效截面计算的应力:
![]()
它既不是正应力也不是剪应力,但可分解为:
![]()
又令τf为沿焊缝长度方向按焊缝有效截面计算的剪应力,显然:
![]()
式中:βf——正面角焊缝强度的增大系数,βf=1.22。
对正面角焊缝,Ny=0,只有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轴心力Ny作用: ![]()
对侧面角焊缝,Nx=0,只有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轴心力Ny,作用:
![]() 当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应力有分别垂直于焊缝两个直角边的应力σfx和σfy时(图12),可从公式(31)导出下式: ![]() 由于此种受力复杂的角焊缝还研究得不够,在工程实践中又极少遇到,所以未将此种情况列入标准。建议这种角焊缝采用不考虑应力方向的计算式进行计算,即: ![]()
图12 角焊缝σfx、σfy、τf共同作用 11.2.3 在T形接头直角和斜角角焊缝的强度计算中,原规范规定锐角角焊缝α≥60°,钝角α≤135°。T形接头角焊缝的计算厚度应按图13中的he1或he2取用。
当bi≥5mm时,焊缝质量不能保证,应采取专门措施解决。一般是图13(a)中的b1可能大于5mm,则可将板边切成图13(b)的形式,并使b≤5m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