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网络的结构应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控制、网络技术的成熟性及可发展性确定。 19.3.2 局域网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在有高可靠性要求的网段应采用双链路或网状结构冗余链路。
19.3.3 网络介质的选择应根据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流量、安全级别、覆盖距离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9.3.4 在下列场所宜采用无线网络: 19.3.5 无线局域网设备应符合IEEE802的相关标准。 19.3.6 无线局域网宜采用基于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结构。 19.3.7 在布线困难的环境宜通过无线网桥连接同一网络的两个网段。 条文说明
19.3.2 “拓扑”是指网络中计算机、线缆和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拓扑可分为物理(实际的布线结构)或逻辑的,逻辑上是总线或环形的网络其布线结构也可是星形的。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形、星形、环形、网形四类,也常采用其变形或混合型,如星形总线(hub/switch与计算机星形连接、hub/switch之间或服务器之间总线形连接)、星形环(hub/switch与计算机星形连接、hub/switch之间或服务器之间环形连接)等。局域网最常用的拓扑结构是星形总线。
续表19-6 19.3.3 网络传输介质主要有: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FTP)、粗/细同轴电缆、光缆等,由于在现今流行的快速以太网不支持同轴电缆的使用,在此不作同轴电缆的规定。
19.3.4 无线网具有性价比高、使用灵活的特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网络形式,目前无线网已开始普及应用,并将成为局域网的主流。由于存在抗干扰性、安全性、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限制,无线网络在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对有线局域网的拓展,如公共建筑中供流动用户使用的网络段、跨接难以布线的两个(或多个)网段,在某些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办公建筑中也可局部采用无线网作为有线网的拓展。
19.3.5 扩频无线电传输方式在2400~2483MHz的频带之间占用83MHz的带宽,其标准是IEEE802.11b和IEEE802.11,传输速率有1Mbps、2Mbps、5.5Mbps、11Mbps,视障碍物和干扰程度不同,通常在室内覆盖半径为35~100m,室外为100~300m,可穿透墙壁传输。
19.3.6、19.3.7 大多数情况下无线局域网是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在这种配置下多个无线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点(AP)连接到有线网络上,使无线用户能够访问网络的各个部分。AP有覆盖范围限制,通常为几十至上百米,当网络环境存在多个AP且覆盖区有重叠时,漫游的无线终端能够自动发现附近信号强度大的AP并通过这个AP收发数据,保持不间断的网络连接。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