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1 一般要求 汽轮机厂房火灾危险一方面来源于装有可燃流体并有可能出现泄漏的回路,另一方面来源于载有高温流体的管道以及某些机器的高温壁面。 防火基本原则: a)设置疏散通道。 b)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建立防火区。 c)设置可收集可燃液体泄漏的装置。 d)汽机房室内消防竖管应在底层或运转层由水平管构成环状。在汽机大厅运行层楼板以下形成了一个闭合消防水环路。 汽轮机厂房应与包含安全相关设备的相邻构筑物用最小耐火极限为3h的防火屏障进行分隔。 5.11.2 汽轮发电机组 汽轮机厂房内大部分火灾是由汽轮发电机组造成,原因是由于油的泄漏,造成管道或壁面保温材料被油浸透。另一个原因是在通风不良场所,使油蒸汽聚积在高温的表面上或最终有氢泄漏造成火灾。 5.11.2.1 油箱 油箱要安装在小室内的一个漏油盘上,在汽轮机厂房内单独构成一个防火区。 油箱面要高出构成漏油槽的房间地面。该泄漏油槽通过设置有防止火焰传播装置(排油)的管道与油收集槽相接。此外,该管道在顶部还装有一个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地坑内是否有液体存在。泄漏槽的容量应考虑消防水的引入。构成油箱间的房间应有两个出口。 油箱间要通风,以维持辅助设备或控制设备正常运行的温度。另外,应设一个装置,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将热气和烟雾排向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的区域。 防火阀应布置在通风口上,尤其应布置在排风口上。 电机应确保在水喷淋下能够运行。 a)探测 火灾探测可选用火焰、感烟等探测器。 b)灭火 采用固定水喷雾灭火系统,喷水强度为15L/(min·m2)。 移动式干粉灭火器设置在人口处。 5.11.2.2 离心过滤机 5.11.2.2.1 设计 离心过滤机及其配件应布置在油箱房间内的泄漏油盘上。 离心过滤机为防止运行故障应设置以下安全装置: a)一个能破坏虹吸作用的油箱的输油管道; b)离心过滤机转筒排空监测系统; c)出油管流量监控系统。 5.11.2.2.2 探测 离心过滤机与油箱属于同一组成部分,设有火焰、感烟探测器。 5.11.2.2.3 灭火 离心过滤机是由移动式灭火器以及为汽轮发电机组油箱设置的喷水消防系统进行保证。 5.11.2.3 润滑油系统及顶轴油系统 5.11.2.3.1 设计 管道的设计应做到: a)避免把油管安装在蒸汽管附近;当不可避免地要安装在蒸汽管附近时,在两管之间要设置保温隔热垫层。如果不可行,则在蒸汽管保温材料上放置一个密封保护套。 b)最大程度地寻求操作灵活性。 c)避免靠近电缆桥架。 d)管道最好采用焊接。 e)尽量减少接头。 f)对于设备采用带槽法兰盘连接。 g)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软管的使用。 h)采用不锈钢阀门。 承压的油分配总管网采用双层套管。 5.11.2.3.2 探测 当汽轮机设有罩壳时,在轴承上方应设置感烟火灾探测器。 火焰探测器布置在汽机进汽阀区域内。 5.11.2.3.3 灭火 可通过布置在汽轮机厂房附近的移动式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5.11.2.4 液压调节系统 应使用一种抗燃油的特殊调节流体。 5.11.2.4.1 设计 装有液压调节流体的容器应与润滑油箱分开布置。 5.11.2.4.2 探测 与油箱的保护措施相同。 5.11.2.4.3 灭火 采用移动式灭火器和消火栓进行灭火。 5.11.3 交流发电机 交流发电机消防主要涉及到氢气二次降压站和油处理站。 5.11.3.1 设计 有关的场所应用栅栏进行隔离,以避免可能泄漏氢气的聚积及禁止工作人员自由进入。 对于油处理站的防火应按照5.11.2.3中规定的原则进行设计。 非防爆电气设备应安装在自然通风的区域内,该区域内严禁有氢气的聚积。 一次减压站和二次减压站之间由安装于双层套管内的一根管道连接,配件是靠密封焊连接的。位于套管上的旁通管咀应配备有一个压力开关,管咀布置在处于露天的一次降压站的附近。 用于把压力升高信号传递到主控制室的压力开关与大气中可燃气体测定仪相比更要考虑其可靠性,因此压力开关需要特别加强维修。 5.11.3.2 探测 用火焰探测器进行探测。 5.11.3.3 灭火 在发电机房附近设置: ——消火栓; ——干粉灭火器。 5.11.4 主给水泵 对于每一台主给水泵都设有一个润滑油箱。 油箱安装在设有防火堤的隔间内,其容量考虑了消防水的注入量。 由火焰探测器进行探测。 在零标高处设有移动式消防器材,但主要还应使用自动灭火系统对油箱进行保护。 油系统的设计类同于主汽轮机的设计,即: a)漏油的收集与排放; b)管道采用焊接; c)管道布置要考虑与热点的关系; d)由于振动危险,仅在必需时才可使用软管; e)只能使用不锈钢制阀门。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