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污泥处理构筑物结构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有关规定,卵形构筑物的混凝土施工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脚手架系统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使用前应验收合格。 2 模板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施工前应根据结构形式、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设计模板及其支撑体系;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受力要求; 2) 卵形构筑物最大直径以下宜先安外模,后安内模或吊模;以上部分宜先安内模,后安外模,并应采取避免模板上浮和下滑的措施; 3) 卵形构筑物每块模板拼装后应及时进行校核,内外模板应采用止水型对拉螺栓进行固定;封模前,应对钢筋及预应力筋、预埋件、锚垫板、预埋管和预留孔洞等进行验收; 4)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结构形成冲击荷载。 3 钢筋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卵形构筑物钢筋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水处理卵形消化池工程技术规程》CJJ 161的有关规定; 2) 圆筒形构筑物的底板或顶板钢筋安装时,应先安装环向筋,后排放径向筋,环向筋、径向筋应连接成整体;侧壁钢筋可采用环形梯架对内外两层钢筋进行拉结; 3) 预留洞口开设及洞口加固筋的安装应在侧壁结构钢筋网安装绑扎后进行; 4) 预应力筋布放和环形锚具槽定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预应力筋应在钢筋安装绑扎牢固后安装; 5) 构筑物孔洞等特殊部位钢筋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交圈、对称、连续进行,且不得产生冷缝;分层浇筑高度不宜大于300mm; 2) 混凝土浇筑时,不得踩踏和碰撞预应力筋、预埋件等; 3) 预留孔洞、预埋管、预埋件、张拉端、锚固段及钢筋密集处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 6.3.2 构筑物保温及饰面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状保温材料施工时,板块上下层接缝应错开,接缝处嵌料应密实、平整。 2 现浇整体保温层施工时,混凝土表面应干燥、洁净;喷涂保温层施工时,喷涂厚度应均匀、密实、平整。 3 采用轻钢龙骨饰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中明确其保温细部节点的构造,并应采取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 2) 钢龙骨架应根据现场池体尺寸在工厂加工成型,现场进行拼装; 3) 钢龙骨安装完成后,应对焊缝、预埋件等部位进行除锈、防锈处理; 4) 饰面板应根据现场龙骨尺寸进行加工;饰面板应在保温层验收合格后安装;饰面板安装可自上而下进行; 5) 饰面板安装固定后,板间缝隙应先填泡沫条后再满打密封胶。 条文说明
6.3.1 分段安装模板时,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缝处应采取止水措施。分层留置窗口时,窗口的层高不宜大于3m,水平净距不宜大于1.5m,事先做好窗口模板的连接装置,以便迅速安装;安装窗口模板的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时应防止杂物落入模内。模板安装后,应检查曲率半径、同心度、壁厚、标高及内外高差等数据,经校正、加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采用穿墙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的侧压力时,应选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两端能拆卸的螺栓中部宜加焊止水环,且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螺栓拆卸后混凝土壁面应留40mm~50mm深的锥形槽;在池壁形成的螺栓锥形槽应采用无收缩、易密实、具有足够强度、与池壁混凝土颜色一致或接近的材料封堵,封堵完毕的穿墙螺栓孔不得有收缩裂缝和湿渍现象。 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池体圆周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和其他活荷载分布均匀,防止环形支撑受力不均。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