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 光缆线路设计应按中继段给出传输指标,应包括光纤链路衰减、PMD、光缆对地绝缘等指标。 6.9.2 长途、本地网光缆中继段光纤链路的衰减指标不应大于下式计算值。
式中:β——中继段光纤链路传输损耗(dB); L——中继段光缆线路光纤链路长度(km); αf——设计中所选用的光纤衰减常数(dB/km),按光缆供应商提供的实际的光纤衰减常数的平均值计算; N——中继段光缆接头数,按设计的光缆配盘表中所配置的接头数量; 2——中继段光缆线路终端接头数,每端1个; αj——设计中根据光纤类型和站间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取定的光纤接头损耗系数(dB/个)。 6.9.3 接入网光缆光纤链路的衰减指标不应大于下式计算值。
式中: Af——设计中所选择使用的光纤,供应商给出的实际的光纤衰减系数(dB/km); X——光链路中光纤熔接接头数(含尾纤熔接接头数); A熔——设计中规定的光纤熔接接头平均衰耗指标(dB/个); Y——光链路中活动接头数量; Ac——设计中规定的活动连接器的衰耗指标(dB/个);
A冷——设计中规定的冷接子接头衰耗系数(dB/个); Z——光链路中含有机械式光纤冷接子的数量。 6.9.4 应对长途网中继段光缆线路提出PMD指标。中继段光缆光纤链路的PMD值不应大于下式计算指标。
式中:PMD——中继段光纤链路的PMD值(ps);
PMD系数——光缆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系数(ps L——中继段光缆光纤链路的长度(km)。 6.9.5 单盘光缆埋设后,其金属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的竣工验收指标不应低于10MΩ·km;其中允许10%的单盘光缆不应低于2MΩ。 条文说明
6.9.3 光纤接入网光缆线路光纤链路衰减指标设计的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光纤链路衰减指标设计的光链路参考模型 6.9.5 本条规定中的指标是保证光缆护套中金属铠装免遭腐蚀的基本要求。工程实践证明,选择合格的光缆和接头盒产品,采用适宜的施工组织程序和质量控制,埋设后的单盘光缆对地绝缘电阻值一般可高于本指标值。 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竣工验收指标的测试,只要求测试埋设和接续完成后单盘光缆的对地绝缘电阻值。为了保证光缆施工后能顺利达标,并给维护指标留有充分的富余度,建议施工单位的内控指标应高于本标准。 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为零,多为光缆外护层严重破损或接头盒进水两种情况导致。国内外长期工程经验表明,施工时应保证光缆塑料护层完好,接头盒组装严密,如有意外损伤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因此,在保证单盘光缆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加强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接头盒的封装操作技术,确保光缆塑料外护层的完整性。 维护指标是保证光缆金属护层免遭环境腐蚀的最低要求。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