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自动化仪表检测、控制项目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7.3.2 连铸机自动化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包、中间罐的钢水温度测量值,除应在主控制室显示外,尚应在操作现场设大屏幕显示。 2 钢包和中间罐的钢水称量系统的设备,应满足多个荷重传感器的荷重不平衡性与荷重过载系数的要求。同时应满足称重操作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对荷重传感器的影响的要求。系统的控制精度应优于1%,环境温度应为-20℃~+70℃,过载能力不应小于200%。钢水称量的测量值应同时在操作室显示和在操作现场设大屏幕显示。钢包回转台,中间罐车上的钢水称量传感器,其接线盒的安装和电缆管线的敷设方式应与钢包回转台、中间罐车的机械设备同时设计。 3 钢包钢水下渣检测可选用由测量传感器、操作箱和工控机组成的系统。 4 结晶器钢水液面测量宜选用电磁型、涡流型、放射性射线型等仪表系统。 结晶器钢水液面计的液面控制波动范围应小于±3mm,系统响应时间应优于100ms。 5 在结晶器铜板结构上矩阵式安装热电偶,测点布置应满足工艺要求。热电偶引线宜穿过结晶器冷却水箱连接到插座盒。 结晶器漏钢预报的误报率应低于5%。 6 连铸机二次冷却水的流量测量宜选用电磁流量计,设备冷却水流量测量可选用电磁流量计或流量开关,其他介质的流量测量宜选用标准节流装置,并宜配差压变送器仪表。 7 控制连铸机二次冷却水量的调节阀、切断阀使用气动执行机构时,应设置专用仪表气源。气源应满足气动仪表的技术要求。 8 二次冷却水量采用动态控制方式时,连铸坯表面温度测量宜选用红外高温计。测温点应按工艺要求布置。 7.3.3 现场安装的指示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看和维护的部位。其他仪表、执行器和调节阀等应安装在便于检修的地方。 7.3.4 连铸水处理系统自动化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铸水处理系统应设置监视仪表,设置的范围和装备水平应根据连铸机的规模、工艺要求及水处理设施的具体内容确定。 2 事故安全供水装置,应设置高低水位声光信号,并应分别传送至连铸机主控室和循环水处理操作室。 3 连铸水处理的检测、控制项目应符合表7.3.4的规定。
条文说明
7.3.1 本条规定了连铸机自动化仪表检测、控制项目。 表7.3.1中第3项,钢包钢水下渣检测是在钢包水口处安装钢渣检测元件,钢渣检测元件检测出钢水中含渣量的百分数,输出的检测信号经放大器/信号转换器处理后,传送给PC机,当钢水中含渣量达到设定值,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操作人员关闭大包滑动水口,从而提高钢水的洁净度和收得率。 表7.3.1中第5项,中间罐钢水测温可采用连续测温系统,中间罐钢水连续测温系统由机械手夹持测温探头,进行浸入、拔出、升降,可连续检测20h~40h。 中间罐钢水连续测温可满足连续浇注对连铸温度的严格要求。掌握大包和中间罐钢水温度匹配关系,防止水口堵塞、漏钢、断浇和缺流。实时监控钢水温度及温度变化趋势,对连铸坯的二冷水控制数学模型、钢坯凝固末端动态软压下模型的建立与使用有指导和实施作用。 表7.3.1中第9项,结晶器液面控制系统由液面计、控制柜、工控机、塞棒数控电动缸和现场操作箱等设备组成。 结晶器钢水液面计的灵敏度为0.1mm,测程0~300mm,可精确检测出钢水液面的波动情况,当钢水液面脱离操作设定值时,工控机将输出控制信号,调节中间罐塞棒数控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采用精密电动缸,它由步进电机驱动,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及时调节中间罐流出至结晶器钢水量,使结晶器钢水液面控制在允许波动的范围内。 表7.3.1中第17项,在结晶器宽面和窄面铜板上矩阵式布置安装热电偶。采集到的温度信号送入PC机进行处理,计算出结晶器热量分布,并绘制出热量分布趋势图。遇到结晶器温度局部过高,出现漏钢征兆时,及时发出不同预警级别的漏钢警报。通过人工干预或自动控制,将铸坯浇铸速度降低,从而防止漏钢情况的发生。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